我校召开2014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制订工作总结会
3月21日,学校在中心会议室召开2014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制订工作总结会。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任新钢出席。各学院教学副院长、专业负责人、公共基础课负责人、教学秘书及教务处全体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苏海佳主持。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负责人李大字老师做了关于2014级自动化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制订情况的典型发言。教务处处长姜广峰对前一段的2014级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和系列论证会情况做了总结。
姜广峰处长指出,2014级培养方案,总学分从192降到178,指导思想是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着力优化专业课程结构与知识体系,构建有利于个性化发展和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体系。经过对国内外高校的调研,各专业认真制定了专业培养目标,明确了专业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基本要求。针对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各专业都梳理了课程体系,制定了培养计划。但在部分专业计划中也发现一些不足。因此,要求各专业要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的目标与定位,彰显专业特色,针对论证会上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一步将工作细化。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改变人才培养理念。其次,要认真对照课程大纲,对课程进行拆分与合并。第三,大部分专业计划中没有体现“3M”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没有在课程中充分体现。
任新钢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各专业负责人在制订2014级本科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做了广泛的调研和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前两周的论证会上聘请的校内外专家进行了切中实际的点评,为各专业的建设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后续的工作中,希望各专业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充分认识修订本科培养方案的重要性。本次修订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把学分降下来的问题,而是一个深层次改革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树立信心,共同努力,要进行系统地调整,要动大手术。这项工作也是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本科人才培养、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创建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人才的一系列举措之一。
第二,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文件精神,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强化办学合理定位,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强化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校大力加强软件建设,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首位。我们要用“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这种感情来指导我们培养计划的制订,需要坚持以下基本五个原则:
一是基础性和前沿性原则。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教学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要坚持以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更新教学内容。
二是系统性和全面性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做好预修和并修体系;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要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五种意识和六种能力,把素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与专业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
三是自主性和创新性原则。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以“课内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坚持学生是教学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课程设置要克服面面俱到,注重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和创新教育,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育人环境。
四是模块化和卓越化原则。坚持“3M”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多层次和多样性要求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支撑,设置适应学生不同成长目标需求的模块化课程,为学生构建成才的立交桥。树立“普遍成才、追求卓越”的人才培养观念,加大课程重组和整合的力度,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学校将加强工程人才和卓越人才培养力度,前者加强工程能力的培养,后者要加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来引领化工前沿和拔尖人才的培养。
五是国际化和协同化原则。要积极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大学相关专业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秀的教育资源,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使国际教育资源本土化,以满足国家对国际化战略人才的需求。探索学校和企业合作教育教学的新途径,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第三,希望大家进一步努力,完成后续的培养计划制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希望各学院的院长、书记高度负责,教学副院长具体负责,专业负责人齐心协力,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多征求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意见,集思广益,把2014级培养方案制订好,完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