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审应知应会-学校篇

时间:2024-07-24浏览:47

学校的基本情况是什么?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学校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1958年7月14日,邓小平同志签发文件,同意由化工部筹建北京化工学院;经百日奋战,同年9月15日,学校建成开学,迎来首批求学报国学子。

1960年,中共中央将我校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改革开放后,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78年,学校成为国家恢复招收培养研究生后首批招生院校。

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

1996年,跻身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1998年,划转为教育部直属高校;

2008年,获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2017年,正式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学校的校训、精神是什么?

校训:宏德博学化育天工

精神: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把北京化工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实施“育人为先”“人才强校”“全球发展”“交叉突破”四大战略,加强和巩固学校特色鲜明、在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地位,学校各项事业保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面打造更高质量、更加卓越的育人北化、创新北化、开放北化、幸福北化(“四个北化”),成为建设世界级化工强国的重要引领力量,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北化智慧和力量。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学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宏德博学、能力卓越、视野宽广、担当责任、奉献国家、服务人民的骨干和领军人才。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理念是什么?

学校树立了全面成才 追求卓越”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理念,逐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多部门协同组织和多元主体参与的包含“教学质量标准、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教学质量跟踪调查、教学质量支持体系和各环节持续改进”五大模块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文化是什么?

“乐教好学 育人北化”。

学校教师队伍状况如何?

学校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8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其他国家院士5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8人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四青”人才75人次,“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7人(含青年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首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

10 学校在校生情况如何?

现有17个院(系),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600余人,研究生9200余人(其中博士17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100余人,学历留学生370余人。

11 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如何?

学校共有66个本科专业(含9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9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1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12 学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学校建成“三中心”“三层次”“三融合”的多环境实践教学平台。

“三中心”是指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校级实验教学中心;

“三层次”是指实物、半实物、虚拟校内实训平台;

“三融合”是指科教融合、校企融合、一二课堂融合的实践创新平台。

13 学校实践教学基地有哪些?

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3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教学实验室,1个北京本科高校产学研深度协同育人平台。

14 学校近年来承担的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有哪些

2018年以来,新增国家级新工科、新文科教改项目10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7项,北京市教改项目21项,校级教改项目近270余项

15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如何?

学校现有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8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1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6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22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7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1项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特等奖,4项全国本科院校化工类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竞赛一等奖,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20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北京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42项、二等奖53项;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4个。